
情緒課題是我們一輩子的人生修煉。你是不是也常這樣?心裡突然冒出一股莫名的焦慮,煩躁感在胸口打轉,或是突如其來的悲傷佔據了整個人,讓你什麼事情都不想做。這些情緒來得猛,有時候真的讓人招架不住。
擁有這些情緒並不是壞事,但我們需要知道如何與之共處與覺察它們的存在。在瑜珈練習中,我們透過專注於呼吸與體位法,可以提高自我覺察。以下分享一些練習瑜珈時可以練習的覺察方法,下回不妨嘗試跟著照做看看,也許會幫助你讀懂身體的訊息,慢慢把那些亂七八糟的情緒理順唷:
Table of Contents
身體是儲存情緒的容器:從有意識覺察開始

你有沒有注意過,當自己感到焦慮時,會有什麼反應?肩膀是不是會不自覺地緊繃?或著下意識皺眉、摳指甲?當你感到憤怒時,會覺得呼吸變得緊湊、胸口會變得沉重?
這是因為我們的身體就像情緒的容器,壓力、焦慮、悲傷等負面情緒會累積在我們的身體中,如果我們不去重視與理解,久而久之就會埋藏在身心深處,有一天壓力爆發,身體出現反彈,因此我們需要格外重視情緒的理解與釋放。
開啟情緒的調節器:透過專注呼吸帶回當下
如果說身體是情緒的容器,那麼呼吸就是情緒的調節器,因為在生理上,我們的呼吸與自律神經系統密切相關,透過控制呼吸,可以非常直接影響自己的情緒狀態。
想要調節情緒,首先除了需要有意識,再來便是藉由呼吸將情緒釋放。
在瑜珈練習中,除了有事地覺察外,我們也要練習呼吸,將注意力放在呼吸與身體的感受上,這能幫助我們擺脫思緒的紛擾,回到當下。
透過瑜珈練習覺察情緒:問自己這 3 個問題
瑜珈教導我們要傾聽身體的訊息,這是情緒覺察的第一步。當我們進入不同的體位法時,可以透過下方 3 個提問,幫助你更敏銳地感受身體的每一個部位:
1.哪些部位感到緊繃或疼痛?

比如在戰士系列體式(戰士一、戰士二、戰士三)的練習中,你可能感受到大腿的力量和穩定;在扭轉式中,你可能注意到腰部的緊繃,提醒你可能需要多加活動,避免長時間久坐。
2.呼吸是否順暢?
當情緒波動時,我們的呼吸往往變得淺短。在瑜珈練習中,觀察你的呼吸是否深長、是否平穩,這能反映你的內在狀態。出現煩躁的感受,是因為身體上覺得肌肉很痠、感覺快撐不下去了,還是今天上班事情很多,離開工作崗位仍無法放鬆?無論是因為何者都記得持續地呼吸,不要屏氣。
3.身體的重心是否穩定?

平衡體位(如:樹式、半月式),能幫助我們覺察當下的注意力和情緒穩定度,當心浮氣躁時,平衡往往也較難維持,觀察自己的練習狀況,和上一次、之前有什麼不同?在練習時若意識到一些轉變,可以試著記下它,然後繼續將視線關注在同一個凝視點上,把注意力帶回當下的練習。等練習結束後再深入探究原因。
在瑜珈的世界裡,我們不僅與身體對話,也學習與內在的自己溝通。瑜珈教導我們接受不完美,探索和接納自己目前的狀態。因此當我們在某個體位中搖晃、在呼吸練習中分心時,我們不需要嚴厲地批判自己,而是接納這些都是過程的一部分。慢慢地,我們會更知道如何與身心狀態共處,不管遇到什麼樣的狀況,也都能迅速調節,找到因應的解方!
想與更多瑜珈練習者一起討論瑜珈相關話題嗎?想定期收到 Hello Yogis 最新活動資訊與精選文章嗎?歡迎訂閱 Hello Yogis 電子報與追蹤我們的IG,獲取最新消息吧!
訂閱電子報:http://helloyogis.info/5qppuu
追蹤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hello_yog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