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toJet 73 阿育吠陀飲食,阿育吠陀,阿育吠陀飲食觀,阿育吠陀疗法,ayurveda,奧薩達 (Ausadha,《阿育吠陀靈性身心平衡調息法:依循健康長壽的智慧,認識自身的內外平衡》書封_和平國際出版提供

認識阿育吠陀飲食觀:你吃的是食物還是毒藥?

阿育吠陀是一門現存最為古老的醫藥科學,起源約可追溯至 5000 多年前的印度,其關注的層面廣泛且全面,涵蓋人類的生命、健康、身心靈、情緒及靈魂,甚至擴及周遭生活的環境,深入至日月更迭及四季交替對人類的影響,因此與其說阿育吠陀是門生命科學,不如說它是一種生活方式。下文節錄自《阿育吠陀靈性身心平衡調息法:依循健康長壽的智慧,認識自身的內外平衡》一書,帶領大家從阿育吠陀的角度看待日常飲食:

阿育吠陀飲食觀點中的奧薩達 (Ausadha)

阿育吠陀的語言將藥物稱為「奧薩達 (Ausadha)」。當我們說到藥物時,我們不僅指香草、香料等藥材,包含我們的日常飲食,皆是「奧薩達」。

換句話說,如果吃得適當,日常食物也可以作為藥物發揮作用,改善不適,促進健康。另一方面,不合體質或不好消化的食物則會成為毒藥。

哪些食物對你來說是必要的,取決於那一瞬間你體內的狀態。因此,你必須成為自己的醫生。阿育吠陀的飲食法不是用來思考的,而是用來感受的。你必須問自己「這味道會不會太刺激了」、「這種食物會不會造成消化上的負擔」,透過每天傾聽身體的聲音,才能夠選出在當下最適合自己的食物。

無法吸收的營養就會成為毒?!

在阿育吠陀中,飲食最重要的一點是避免產生毒素(Ama)。當食物進入我們的身體裡,我們以為食物就這樣直接變成養分了,但事實並非如此。食物經由食道進入胃,在胃裡被胃酸溶解,然後到達十二指腸,在十二指腸透過各種消化酶的作用,分解為營養素。接下來,這些營養素流入小腸,在小腸壁被吸收後進入血液,這就是消化系統的運作機制。換句話說,食物能不能以養分的形態被身體吸收,「消化」掌握了重要的關鍵。

pexels sora shimazaki 5938363 阿育吠陀飲食,阿育吠陀,阿育吠陀飲食觀,阿育吠陀疗法,ayurveda,奧薩達 (Ausadha,《阿育吠陀靈性身心平衡調息法:依循健康長壽的智慧,認識自身的內外平衡》書封_和平國際出版提供
Photo credit by Sora Shimazaki@Pexels

對於消化能力弱的人,或需要很長時間消化食物的人來說,食物會在還沒有澈底消化完成的狀態下進入小腸。這些沒有澈底消化完成的食物,就會從未消化物質變成(Ama),這種黏黏稠稠、會釋放惡臭的毒素,會阻塞體內的血管、淋巴等通道。當這些未消化物質經由小腸被吸收到體內,進入血管的不是養分而是毒素,還會循環到全身。

>>推薦閱讀:怎麼消除胃脹氣?試試這 3 招消化瑜伽,教你解決惱人的胃脹氣

阿育吠陀認為,幾乎所有疾病都是這種未消化物質在體內累積的結果

近年來受到廣泛關注的一種疾病是腸漏症(leaky gut syndrome)。leak 是滲漏的意思,gut 是腸子的意思,所以腸漏症的意思是「會滲漏的腸子」,其症狀是腸道壁黏膜出現漏洞,造成腸道內未消化的食物、毒素漏出,進入血管之中。因此,腸漏症被認為會引起各式各樣的疾病,包括過敏症狀等自體免疫疾病、腸炎、關節炎、氣喘、慢性疲勞和失眠等。

近年來備受關注的疾病,它的原因和解決方法卻早在五千多年前就已為人所知,傳統醫學的深奧真是令人吃驚。

補充高價營養品也無法變得健康的理由

我們的疾病是由未消化物質引起的,反過來說,避免在生活中產生未消化物質對健康和美容都很重要。

為了避免產生未消化的食物,我們必須擁有強大的消化力。消化力稱為阿格尼(Agni),阿格尼(Agni)的強弱因人而異,取決於與生俱來的體質和健康狀況。我把消化力定義為「將對你有益的物質和你不需要的物質分開的能力」。如果你有強大的消化力,即使稍微吃太多了,或是吃了垃圾食物,也能排出不需要的部分,吸收需要的部分,但如果消化力很弱,需要的養分和不需要的物質都會混在一起,全部變成未消化物質。

pexels nataliya vaitkevich 7615463 阿育吠陀飲食,阿育吠陀,阿育吠陀飲食觀,阿育吠陀疗法,ayurveda,奧薩達 (Ausadha,《阿育吠陀靈性身心平衡調息法:依循健康長壽的智慧,認識自身的內外平衡》書封_和平國際出版提供
Photo credit by Nataliya Vaitkevich@Pexels

事實上,一個人的消化力比起吃了什麼更重要

時不時會有人來向我諮詢,他們透過營養補充品來攝取必需營養素,想問我:「明明攝取了必需的營養,為什麼身體不適卻沒有改善?」其實理由很簡單,因為他們的消化力太弱,無法執行吸收和代謝。而營養補充品進入體內之後,成分要經過分解,肝臟的負擔也會因此增加,消化力反而在不知不覺中被削弱了。

近年來,也有愈來愈多的老年人案例,因為「吃了太多藥」而造成肝臟的損害。我希望各位在了解到阿育吠陀理論之後,可以不輕易依賴營養補充品,而是著手鍛鍊自己的消化力。

不會囤積未消化物質的飲食法

我們一天所消耗的能量裡面,有 40% 是用於消化活動。這意味著,我們還有運動、工作等其他許多必須消耗能量才能做到的事情,卻花了全部能量的將近一半,只為了完成消化這件事,可見消化對身體來說是一項繁重的工作。

如果你經常吃零食,這代表你的消化系統一直在工作,不僅會造成消化的負擔,也更容易產生未消化物質。這裡要介紹給大家,不容易囤積未消化物質的飲食方式。

一天三餐並非好事

多數狀況下,身體不適往往是吃太多所導致。不久前,還有人說一天要吃足三餐才能攝取到必需的營養,或者說不吃早餐反而會讓人變胖,但是在食物充裕、充滿高脂肪飲食的現代,對大部分人來說,一日三餐都是吃太多了。此外,由於現代人久坐不動、缺乏運動,往往在吃下肚的食物消化完之前,下一頓飯就進入了胃裡,所以總是處於有未消化物質堆積在體內的狀態。

特別是從大約二十七歲開始,新陳代謝逐漸下降,如果你的飲食習慣和年輕時一樣,你的身體會感到不適也是理所當然的。我偶爾會看到電視上有人說:「為了成為健康的老人,必須吃肉才行!」沒錯,蛋白質是一種重要的營養素,但我反而認為:「如果你年紀大了,消化力還是強到可以讓你吃肉,那你本來就是健康的人吧......」

>>推薦閱讀:不同族群的蛋白質量該如何攝取?「掌心評估法」教你健康增肌,吃對優質蛋白質

少量多餐?一日五餐會更好嗎?

另一方面,在一日三餐之外,也有人喜歡一日五餐或一日一餐。那些說一天吃五餐比較好的人,有可能是想要透過增加用餐次數來防止血糖值急遽上升,不過從消化的角度來看,如果在上一餐消化完之前,就又吃了下一餐,這對消化是不利的。

讓腸胃休息?一日一餐更健康?

而那些認為一天一餐更好的人,可能是想讓消化系統休息,或是基於飢餓狀態會啟動長壽基因 (sirtuin) 的理由,然而每個人的體質不同,空腹時間拉長,可能會導致消化力過強,有些人會覺得胸口有燒灼感,還有膽結石等病症發作的風險,因此必須多加注意。

找到飲食的最佳時間點再吃

R20164 阿育吠陀靈性身心平衡調息法:依循健康長壽的智慧,認識自身的內外平衡 立體封 阿育吠陀飲食,阿育吠陀,阿育吠陀飲食觀,阿育吠陀疗法,ayurveda,奧薩達 (Ausadha,《阿育吠陀靈性身心平衡調息法:依循健康長壽的智慧,認識自身的內外平衡》書封_和平國際出版提供
《阿育吠陀靈性身心平衡調息法:依循健康長壽的智慧,認識自身的內外平衡》書封_和平國際出版提供

那麼,飲食要怎麼吃比較好呢?阿育吠陀針對「飲食的最佳時間點」給出了相當明確的定義,那就是「當上一餐澈底消化完的時候」,重點不是你的肚子餓了沒,而是食物是否已經完全消化。

舉例來說,如果你還在消化午餐吃下肚的食物,卻又吃了零食或晚餐,在體內造成各種處於不同消化階段的食物,未消化物質就會和消化完的物質混合在一起,並進入十二指腸。這就是毒素的由來。所以,如果你在上一餐徹底消化完之後再進食,胃裡就會始終保持在潔淨的狀態,不容易囤積未消化物質。

每個人的消化速度和消化力強度都不同,在這種狀況下,阿育吠陀認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治療方法」的思考方式是可行的。而要判斷自己吃下的食物是否已經完全消化,你應該仔細觀察體內的感覺,有幾個特徵可以供你確認。

1. 沒有腹脹的感覺

2沒有打嗝

3肚子餓了、喉嚨乾渴

4身體輕盈而不疲憊

舉個例子,如果你感到飢餓,卻還是在打嗝或為腹脹所苦,這就是體內仍有食物正在消化中的信號。像這種時候,如果能馬上喝溫開水而非進食,意外地能止住飢餓。

即使不是真的肚子餓,單純嘴饞想吃東西,或是水分不足、營養不足也會讓我們感覺飢餓,因此第一反應不是要順從大腦「想吃」的慾求,而是要將注意力放在傾聽肚子「清空了」的聲音。


推薦閱讀:瑜珈、健身吃什麼?跟著阿育吠陀飲食法,吃對「悅性食物」讓身心更輕盈

推薦閱讀:認識阿育吠陀體質:風型人?火型人?水型人?改善水能過盛的 10 分鐘瑜珈序列

Cover photo credit by Nadin Sh@Pexels

分享:
TOP

Emet nisl suscipit adipiscing bibendum. Amet cursus sit amet dictum. Vel risus commodo viverra maecen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