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歐美和亞洲在教育上都有著非常根本性的差異,比起填鴨式的教育,在西方國家更注重過程中的思考。從小在香港生長的瑜珈老師 Virginia 分享,自己一路以來都是順著體制學習,不斷讀書、考試、升學,整個社會都散發著「一定要用功」的氛圍,學校老師也總説「不進則退」,這個根生蒂固的觀念影響她非常深,也帶進了後來的瑜珈練習。
最初在接觸瑜珈時,Virginia 和大家一樣十分享受體位法的身體進步,但隨著練習頻率與學習內容增多,那股擔心自己退步、做得不夠好的想法又像是個心魔一樣將她困住。她的印度瑜珈老師見狀問道:「妳有沒有想過妳是誰?妳是怎麼來的?為什麼對自我的要求那麼高?」一連串提問讓 Virginia 陷入沉思,因為她從未想過這些,且除了自己的名字外,似乎也回答不出更深入的內容了。帶著這股迷茫, Virginia 決定遠赴印度進一步探尋答案!
Table of Contents
Who am I?她遠赴印度學習瑜珈找自我
回溯過去經歷,Virginia 解釋自己從小就感到飄蕩無根,因為父母在她幼稚園時就離異,後來又各自重組家庭,種種境遇讓她一直找不到自己的歸屬,小小心靈反覆思索著自己是否做錯了什麼才導致父母選擇離婚?又為什麼自己和家人皆深受憂鬱症所苦?「我們生來是要承受這些這麼複雜的事情嗎?」是 Virginia 心底最沉重的叩問。
然而沒想到在赴印度學習瑜珈的第一週,陌生的環境、靈性的觸碰讓 Virginia 陷入極大的低潮之中,一股不安定的複雜情緒在她內心翻滾,似乎逼著自己要打開那些深層不願意觸碰的部分。「就如同我是一棟房子,必須要把底下的泥土地基重新翻起來一樣,那時候我很怕自己會倒下來。」Virginia 這麼形容。
心理上的壓力雖讓 Virginia 感到不適,但她隱約覺得她要的答案就在「瑜珈」之中。於是,在印度接連上了兩個瑜珈師資培訓後,她返回香港繼續進修並受到當時男朋友(現在的老公)的鼓勵嘗試教授瑜珈。
若瑜珈是指引人生的光,先生就是一路與她相伴的影
Virginia 的先生 Praveen 是名印度籍瑜珈老師,從 6 歲就開始練習瑜珈,至今已教學超過 25 年。兩人因瑜珈而相識,然後相愛共組家庭和事業,目前不僅育有 4 個孩子,還共同經營瑜珈館「Yoga Roots by Abhyaas」。
「Yoga Roots by Abhyaas」的前身是「Abhyaas Yoga」,除了開設一般常態課外,自 2016 年起也開始舉行瑜珈導師培訓,由 Praveen 主教瑜珈哲理,Virginia 則擔任翻譯、分享自身經驗與體式教學細節等,採雙導師教學制度,培養了許多優秀的瑜珈老師。不過近幾年,受到社會運動與 Covid 疫情影響,Virginia 決定暫停營業,和先生重新思考品牌定位。
Virginia 坦言其實夫妻待在同一間瑜珈教室的風險很大,如果經營不如理想,很可能連帶影響整個家庭。不過最終她和先生一致認為,教學瑜珈是種使命,雖然在現代很多人將之作為一門生意,但仍不該淪為有錢人才能夠學習或打卡拍照炫耀的工具。
因此他們決定重新出發,汲取梵文 Abhyaas 一詞的精髓之意——「不求目標、反覆練習,成為紮實基礎的根」,繼續在新教室「Yoga Roots by Abhyaas」為香港瑜珈注入一份心力。
視瑜珈教學為使命,她的生命因瑜珈而日漸飽滿
成為一名老師曾是 Virginia 的夢想,只是她萬萬沒料到原先自己是朝英文老師的路邁進,最後卻成了瑜珈老師。同樣是教學,性質卻大大不相同,於瑜珈教學而言,比起照本宣科,結合自身的生命經驗與體悟才能使內容更加昇華。
Virginia 笑說就像是在過去上產前瑜珈導師培訓時,她根本不懂得身為母親掛心孩子坐如針氈的那種心情,直到她自己也生孩子後才逐漸能體會。因此近年來她也嘗試在自己帶領的產前產後瑜珈導師訓練課程中多加入一些心理層面的引導。
因為深感為人母是一個全新的人生角色,過程中身心都會產生陌生的變化,她希望可以教導大家如何學會愛自己,將來才有餘裕愛孩子。目前即將成為 4 個孩子母親的她,也正把握孕期尾聲為明年度第九屆的產前產後導師培訓做準備!
專訪尾聲,編輯順勢問 Virginia,十多年過去當初吸引她持續深入了解瑜珈的答案找到了嗎?她率性地答:「瑜珈不只是我的工作,可以說已經變成我的信仰,讓我對內在的感覺更敏銳、更具洞察力。因此現在我了解該如何看待自己的內在與外在,我的 depression 也再沒有回來過。」
Yoga Roots by Abhyaas 第九屆 產前產後瑜珈導師訓練課程
報名期間:即日起至2023年2月28日
培訓費用:HK$12800(2022年12月31日前報名可享早鳥優惠 HK$10800)
報名連結:Yoga Roots by Abhyaas|Whats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