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否曾經感覺胸口緊緊的,好像有股無形的重量壓迫著你?或者在壓力大時,注意到自己不自覺地聳肩、駝背,處於畏縮逃避想保護自己的狀態?這些身體的反應,其實與我們的情緒緊密相連。今天,讓我們一起探索瑜珈後彎體式如何幫助我們打開胸腔、釋放情緒,找回內心的平靜與力量。
Table of Contents
後彎體式與心輪的關係
在瑜珈哲學中,心輪(Anahata)位於胸部中央,是我們愛、慈悲和情感連結的能量中心。當我們長期壓抑情緒,特別是悲傷、憤怒或恐懼時,這些未處理的情緒會在心輪區域形成能量阻塞,進而影響我們的身體姿態和心理健康。
後彎體式正是直接作用於心輪的瑜珈動作,當我們後彎時會拉伸到前胸,不僅在生理層面上打開胸腔,也在能量層面上啟動和平衡心輪,幫助釋放積壓在此的情緒。
情緒如何影響我們的身體姿態
你或許沒想過,我們的情緒狀態會直接反映在身體姿態上:「壓力和恐懼會使我們蜷縮身體」、「長期焦慮可能導致胸肌緊繃、呼吸淺促」、「悲傷和抑鬱往往表現為垂頭駝背」,這些姿態變化不只是情緒的結果,它們也會進一步強化和維持這些負面情緒,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後彎體式的身心轉化力量
後彎體式能夠打破這個循環,幫助打開胸腔,促進深層呼吸,讓肺部能夠更完全地擴張,也可以伸展到胸肌和肋間肌,減輕長期緊張造成的不適。另外還能刺激副交感神經系統,讓身體從「戰鬥或逃跑」模式轉為「放鬆與修復」模式。
有一些人在開始練習後彎體式時,也會突然感到情緒上的不適或脆弱。這是因為我們正在釋放長期儲存在身體中的情緒。如果你在練習中感到突然的悲傷、憤怒或甚至想哭,請記住:這是一個正常且健康的釋放過程。允許這些情緒流過你,而不要抗拒它們。
實用的 4 個心輪後彎練習
以下幾個後彎體式特別有助於開啟心輪:
1. 魚式(Matsyasana)

魚式屬於開胸的瑜珈動作,直接作用於心輪。它教導我們在脆弱中找到力量,在開放中找到安全感。
做法:平躺在瑜珈墊上,腿伸直,腳跟併攏,手掌心向下,放在臀部兩側。吸氣,用前臂和手肘撐起上半身,將頭部向後仰,頭頂輕輕觸地,胸部向上拱起,形成弓形。保持自然呼吸,停留5-10個呼吸後再輕輕放下頭部和上身,回到初始位置。若頸部有不適,可在頭下放置一個摺疊的毯子或是躺在瑜珈枕上做輔助魚式。
2. 橋式(Setu Bandhasana)

橋式可以溫和地打開前胸和喉嚨,同時強化背部和腿部,象徵著在情感開放與個人力量間建立平衡。
做法:仰臥在瑜珈墊上,屈膝,腳掌平放在地面,與髖部同寬,手臂平放在身體兩側,手掌朝下。深吸一口氣,將髖部向上抬起,脊柱逐節離地,從骨盆到肩膀,雙手可以交扣於身下,肩膀盡量內捲以支撐上半身。下巴微微收向胸部,避免頸部過度後仰。保持姿勢5-10個呼吸,然後逐節放下脊柱
3. 眼鏡蛇式(Bhujangasana)

眼鏡蛇式是通過伸展整個身體前側,有助於釋放深層肌肉緊張,特別是與壓力相關的胸部和肩膀緊張。
做法:雙腿與髖同寬俯臥地面,雙掌置於胸口側讓指尖朝前。吸氣時手心往下推的同時上半身向前滑,依序提起頭、胸、腹部。停留3-5個呼吸後,慢慢回到俯臥。
4. 駱駝式(Ustrasana)

駱駝式是屬於深度後彎的挑戰,嘗試駱駝式除了可以開胸、激活心輪外,也能強化我們面對恐懼和不確定性的信心,因為當我們向後彎曲,視線離開前方時,有就學會信任和放手。
做法:跪立在瑜珈墊上,膝蓋與髖部同寬,腳背平貼於地面,大腿垂直於地面。雙手放在腰部,吸氣,挺直脊柱,肩膀向後打開。呼氣,慢慢向後彎曲,視線隨著頭部後仰,伸手抓住腳跟。(如果碰不到,可以腳尖立起。)胸部向上抬起,感受胸腔的開展保持 3-5 個呼吸,然後慢慢回到起始位置
當心輪能量平衡流動時,我們會注意到自己更容易表達和接受愛,也會增強同理心和慈悲心,使人際關係更加和諧,同時在自身方面也會提升自我價值感、減輕焦慮和恐懼,每一次的呼吸更加深沉和順暢。
平時在在忙碌的日子裡,你也可以坐在辦公椅上時,雙手放在椅背上輕輕向後彎曲,或是站立時,雙手交扣於背後,輕輕向上提升,打開胸部,有意識地啟動心輪能量。記住,每一次的後彎,都是對自己心靈的一次溫柔擁抱。
想與更多瑜珈練習者一起討論瑜珈相關話題嗎?想定期收到 Hello Yogis 最新活動資訊與精選文章嗎?歡迎訂閱 Hello Yogis 電子報與追蹤我們的IG,獲取最新消息吧!
訂閱電子報:http://helloyogis.info/5qppuu
追蹤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hello_yog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