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否曾體驗過久坐後站起來時髖部感到僵硬?或是在進行運動時,因為髖部活動度不足而無法完成某些動作?這些都是髖部靈活度不足的常見表現。對於現今許多人來說,長時間坐在辦公桌前工作,髖部肌肉經常處於緊繃狀態,不僅影響日常活動的舒適度,還可能導致各種不適與疼痛。
本文將帶你深入認識髖部構造,並介紹幾種常見且有效的開髖練習,幫助你改善髖部靈活度,讓你的身體更加舒適自在:
Table of Contents
認識開髖:髖部在哪裡?

髖部是人體的重要關節,它連接上半身與下半身,並支撐著我們的體重。當我們談到「開髖」,主要是指增加髖部的外展與外旋能力,以及提高髖部周圍肌肉的柔軟度,因此不會像大家認為的「開髖會讓屁股變大」。相反地,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長時間坐著,髖屈肌就會處於縮短狀態,使得站立或進行其他活動時感到緊繃。就像一條橡皮筋長時間被拉緊後可能失去彈性一樣,我們的髖部肌肉需要適當的伸展和活動來保持健康狀態。
>>推薦閱讀:瑜珈老師常說的髖關節在哪?搭配解剖學圖說,教你 4 招髖關節伸展鬆開緊繃
常見開髖瑜珈動作
開髖練習不僅可以改善髖部靈活性,還有助於減輕腰部壓力、改善姿勢,甚至增強運動表現。以下介紹幾種常見且有效的開髖練習,無論你是在家中、辦公室還是健身房,都可以輕鬆進行。
1.蝴蝶式

蝴蝶式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開髖練習,特別適合初學者。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瑜珈課上學員們坐在地墊上,兩腳腳掌相對,雙膝往外打開,這就是基本的蝴蝶式姿勢。在做蝴蝶式時,雙手可以握住腳踝或腳掌,保持背部挺直。接著,嘗試將膝蓋盡量往下壓,感受大腿內側的拉伸。初學者可以將腳掌放在離骨盆較遠的位置,隨著柔軟度提高,再逐漸將腳掌靠近骨盆。
你可以在這個姿勢中停留30秒至1分鐘進行開髖練習,深呼吸並放鬆肌肉。隨著練習次數增加,你會發現能夠將膝蓋放得更低,髖部的開放度也會逐漸提高。
2.青蛙式

青蛙式是一個更進階的開髖姿勢,它特別針對髖部的旋轉活動度。這個姿勢類似於趴在地上的青蛙,因此得名。做青蛙式時,你可以先跪在地板上,然後將膝蓋向外打開,使大腿與地板成 90 度角。腳踝應與膝蓋對齊,腳掌的內側朝上。接著,放低上半身,可以用前臂支撐或將胸部和下巴貼近地面,視個人柔軟度而定。
在這個姿勢中,你會感受到髖部內側的強烈拉伸。初學者可能會感到不舒適,建議從短時間開始,如15-30秒,然後逐漸增加停留時間。練習時,記得保持呼吸平穩,避免屏住呼吸。
3.弓步

弓步是針對髖屈肌的有效練習,可以改善髖部的前屈能力。做弓步伸展時,首先站立,然後跨出一大步形成弓箭步姿勢,前腿膝蓋彎曲,後腿可以伸直或跪地。保持上身挺直,慢慢下沉,直到感受到後腿髖部前側的伸展感。為了增加伸展效果,可以將雙手手臂舉過頭頂。
4.女神式

「女神式」是一種可以強化下半身的開髖瑜珈動作。首先,將雙腳分開約比肩寬多一點,腳尖朝外呈45度角。接著彎曲膝蓋使大腿盡量與地面平行,同時臀部下沉,重量均勻分布於雙腳。上半身保持脊椎挺直,肩膀放鬆下沉,核心收緊。手臂有多種變化,像是可以在胸前合十,或將雙手高舉在上方合十、彎曲手肘等。
練習開髖瑜珈的注意事項
進行開髖練習時,有幾點重要的注意事項需要謹記,以確保練習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先熱身再開始
開髖練習最好在身體充分熱身後進行,如做2-3輪拜日式,使肌肉溫暖並增加血液循環,這樣在伸展時能使肌肉更容易延展,也可以減少受傷風險。
2.漸進式練習
不要期望一次練習就能達到理想的開髖效果,耐心和持續性是關鍵。開始時可能會感到不適或緊繃,這是正常的,可以先用一些輔具幫助練習。但如果感到強烈疼痛,應立即停止並調整姿勢或減少強度。
3.保持深長的呼吸
善用呼吸技巧可以在開髖練習中能帶來重要幫助。深長而均勻的呼吸有助於放鬆肌肉,使伸展更有效。在保持開髖瑜珈姿勢時,嘗試深呼吸3-5次,吸氣時保持姿勢,呼氣時嘗試更深入地伸展。
開髖練習對於現代生活中經常久坐的人來說相當重要,相信透過本文的介紹,你已經了解了髖部的基本構造,以及幾種有效的開髖瑜珈練習方法,將這些練習融入日常生活中並不困難,你可以在早晨起床後、工作休息時或晚上休閒時間進行。持之以恆地練習,你的身體會感受到你的努力的!
想與更多瑜珈練習者一起討論瑜珈相關話題嗎?想定期收到 Hello Yogis 最新活動資訊與精選文章嗎?歡迎訂閱 Hello Yogis 電子報與加入會員訂閱,一起聊聊每日瑜珈話題、獲取最新消息吧!
訂閱 Hello Yogis 會員:http://helloyogis.info/5vsmbd
訂閱電子報:http://helloyogis.info/5qpp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