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冥想(英文:Meditation)」這個詞,近幾年備受討論,但對大多數的人來說冥想是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詞,通常只知道冥想充滿好處,卻不曉得應該怎麼開始冥想,也對冥想有所誤會。
有人認為必須盤腿打坐數小時才算冥想,也有人覺得要完全清空腦袋才是正確的。其實冥想沒有那麼複雜,若存在這些想法往往只會讓你望而卻步。倒不如進一步行動,親身嘗試看看什麼是冥想。在本篇文章中,我們將與你分享一個《21天冥想練習計畫》透過循序漸進的方式,帶你進入冥想練習,培養冥想習慣: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週:建立基礎(專注訓練)
Day 1-3:正念呼吸基礎

初次接觸冥想的人往往會感到困惑或不安,因此我們從最基礎的呼吸覺察開始。這個階段的重點是培養對呼吸的基本覺察能力,透過簡單的正念呼吸數息練習,讓心神逐漸沉澱。即使只是短短 5 分鐘的呼吸覺察也沒問題!在這個階段,不要對自己要求太高,重點是建立規律練習的習慣,培養對內在體驗的好奇心。
參考冥想引導語: 「找一個舒適的坐姿,背部保持挺直但不僵硬。讓雙手自然放在大腿上,輕輕閉上眼睛。開始覺察自然的呼吸,不需要特意改變它的節奏。感受空氣從鼻子進入身體,再緩緩呼出。當吸氣時,在心中默數『1』,呼氣時默數『2』,如此持續到10,然後重新開始。如果發現心思跑走了,沒關係,只要溫柔地把注意力帶回呼吸就好。」
Day 4-5:延長專注力
經過前三天的基礎練習,我們開始延長冥想時間,並擴展覺察的範圍。這個階段可以透過「掃描式觀察」,幫助我們更細緻地體會呼吸過程中的微妙變化。培養細膩的覺察能力不僅能增強專注力,還能提升身體感知能力,對改善焦慮和壓力特別有幫助。
參考冥想引導語: 「保持舒適的坐姿,開始覺察呼吸。現在,把注意力放在鼻尖,感受空氣進出時的觸感。慢慢地,讓覺察延伸到胸腔,感受它的起伏。再往下到腹部,體會呼吸時腹部的漲縮。如果注意力飄走了,溫柔地把它帶回身體的感受。記住,走神是很自然的事,重要的是覺察到了就回來。」
Day 6-7:建立穩定性
在這個階段,我們開始學習接納分心的經驗,並嘗試為各種感受命名,建立起對內在體驗更清晰的覺察。這種方法源自內觀傳統,能增強前額葉的活動,提升情緒調節能力。
參考冥想引導語: 「坐定後,開始關注呼吸。這次我們試著為呼吸時的感受貼上標籤。吸氣時,可能感受到『涼』或『暖』;呼氣時,可能是『鬆』或『軟』。當念頭出現時,也可以簡單地標記『想著』,然後回到呼吸。記住,這不是評判,而是單純的觀察和命名。每個標籤都輕輕地,像是在內心輕聲低語。」
第二週:深化練習(身體覺察)
Day 8-10:身體掃描

身體掃描是正念減壓(MBSR)中的重要技巧。這個階段我們開始系統性地觀察身體各個部位的感受。通過細膩地掃描身體,我們學會更好地傾聽身體的訊息,建立更深層的身心連結。
參考冥想引導語:「躺下或坐著,讓身體放鬆而保持清醒。開始將注意力放在左腳趾,感受那裡的任何感覺:溫度、重量、觸感…慢慢移動注意力到腳掌、腳踝、小腿…一路向上。每到一個部位,都給予片刻的關注。如果某處沒有特別的感覺,那也很正常。重點不是要感受什麼,而是保持開放的覺察。」
Day 11-12:情緒與身體連結
這階段著重探索情緒在身體的體現,我們學習觀察情緒如何影響呼吸、肌肉張力等身體反應,這種理解認知對管理壓力和焦慮特別有幫助。
參考冥想引導語:「保持舒適的姿勢,先花點時間覺察當下的情緒狀態。這個情緒在身體的哪裡最明顯?是胸口的緊繃?還是腹部的沉重?不需要改變什麼,只是溫柔地觀察。注意情緒和身體感受如何相互影響。隨著呼吸,可能會發現這些感受是如何變化的。」
Day 13-14:擴展覺察
在穩固了身體覺察的基礎後,我們開始擴展到環境聲音的覺察。這種練習幫助我們建立更全面的當下覺察能力,改善注意力的廣度和深度。
參考冥想引導語:「保持專注於呼吸的同時,開始覺察周圍的聲音。不需要尋找特定的聲音,只是開放地接收它們。注意聲音的來去,像是觀察天空中的雲彩。當一個聲音引起你的注意,觀察它,然後讓它自然消逝。保持呼吸作為覺察的錨點,同時擴展覺知的範圍。」
第三週:整合應用(心智培養)
Day 15-17:慈悲冥想基礎

這個階段已經有不錯的冥想基礎,接著來嘗試慈悲冥想!首先從自我關愛開始。慈悲冥想能增加正向情緒,減少自我批判,並能顯著提升心理韌性。這種練習特別適合那些容易對自己苛刻的人。
參考冥想引導語:「找到舒適的姿勢,開始時可以將手輕放在心口。想像溫暖的陽光灑在身上,帶來舒適和安全感。對自己說:『願我平安,願我健康,願我快樂,願我自在。』感受這些祝福的話語如何在身心迴盪。如果出現自我批判,溫柔地覺察它,然後回到祝福。」
Day 18-19:擴展慈悲心
將慈悲的範圍逐步擴大,漸進式的慈悲修習能增強同理心,改善人際關係,並降低社交焦慮。這個練習幫助我們建立與他人的健康連結。
參考冥想引導語: 「先送祝福給自己,然後想像一個你關心的人。願他/她平安、健康、快樂、自在。感受這份善意從心中自然流露。接著想像一個你不太熟悉的人,也送去相同的祝福。注意每次送出祝福時的感受,保持真誠但不勉強。」
Day 20-21:整合練習
最後兩天是所有技巧的整合,你可以將過這近 20 天學習的各種方法綜合運用在一次深層的明想,並且在接下來的日子持續反覆練習,建立長期的冥想習慣,將正念帶入日常生活。
參考冥想引導語:「今天的練習由你來選擇。可以是專注呼吸、身體掃描、慈悲冥想,或是綜合運用。聆聽內在的智慧,選擇當下最需要的練習方式。記住,沒有對錯,重要的是保持覺察和接納的態度。讓這二十天的學習自然流露,成為滋養身心的泉源。」
展開這趟《21天冥想練習計畫》旅程,不需要太多的規範與限制。你可以選擇在清晨起床後開始,也可以在夜晚入睡前留給自己一段寧靜時光。尋找一個舒適的角落,或許是書房的一隅,或是陽台的躺椅,讓身心都能放鬆下來。別擔心環境不夠完美,重要的是在這個空間裡,你能感到安心。在這之後的每一天,你的感受都會不同,因此也不妨簡單記錄下每次的感受,你會慢慢開始體會到冥想的美好!
想與更多瑜珈練習者一起討論瑜珈相關話題嗎?想定期收到 Hello Yogis 最新活動資訊與精選文章嗎?歡迎訂閱 Hello Yogis 電子報與加入會員訂閱,一起聊聊每日瑜珈話題、獲取最新消息吧!
訂閱 Hello Yogis 會員:http://helloyogis.info/5vsmbd
訂閱電子報:http://helloyogis.info/5qppuu
Cover photo credit by leungchopan